今天是
关键词:

当代商报《艺术·收藏》:书法家何朝阳 闲情逸趣品书法

 时间:2018-03-12 11:40:18来源:责任编辑:

书法家何朝阳老师正在创作

何朝阳,祖籍湖南常宁,楚家阁主人,中南大学书法研究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湖南省青联常委、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长沙市政协委员、民盟成员。

2006年在荷风堂艺术中心举办个人书法展并由中国文艺出版社出版《湖南书法百家·何朝阳书法卷》、2011年出版《湖南省青年书法家精英书法作品集·何朝阳卷》、2014年出版《朝阳书法行书千字文》、2015年出版《何朝阳书唐诗三百首》。主编并由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了《1985-2012 湖南青年书法年鉴》。

何朝阳老师

热线:13607319319

地址:长沙市开福区北二环169号堤亚纳湾一期商业街楚家阁艺术馆(书法培训·名家字画)

楚家阁艺术馆外景

由中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何朝阳书法作品集和由他主编的《湖南青年书法年鉴》

2017年12月1日出版的当代商报用两个版面对何朝阳老师进行了宣传

2016年5月22日《长沙晚报》对何朝阳老师的相关报道

何朝阳于2016年5月21日在长沙晚报创刊60周年笔会上豪情抒写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何朝阳老师为天心一中题写的对联

何朝阳老师题写的店铺名称和对联

何朝阳老师为湖南省检察院内一休闲亭题写的对联

何朝阳老师为衡阳某部队题写的作品被刻于石碑上

楚家阁艺术馆一楼陈列的何朝阳作品和题写在瓷瓶上的书法(部分)

何朝阳的书法作品被某位藏家挂于室内

何朝阳的书法作品被藏家装裱挂于室内

书法家何朝阳老师诗三首

江城子·湖湘文化畅想曲

一支文脉

千里湘江

能望远

可聚贤

浪漫豪放润心田

八方锦绣

万物生辉

赋清雅

煮茶鲜

门庭书香展欢颜

五岳麓院

两岸渔歌

忠厚久

孝为先

楚家传承勇当前

何朝阳2016年4月9日作于楚家阁

父爱

都说风

能让地动山摇

都说雨

能将石头滴穿

都说岁月

能把你的肩膀压弯

惟有父亲的意志

百折不变

担负责任

平凡中透着坚毅

随和里不乏刚强

如太阳温暖无私

又如大海博大精深

忠诚正直

宽容豁达

何朝阳2016年6月19日作於楚家阁

望江南.寒露

红叶舞

艳阳高照

丹桂溢芬芳

远处千山寒露色

野旷万物现容妆

风又起

天凉好爽

煮茶念秋香

印象楼中相对饮

楚家阁上论书道

何朝阳2017年11月7日作于楚家阁

图为书法家何朝阳老师

书法家何朝阳老师作品欣赏:

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徐俯《春游湖》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杜牧《旅宿》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刘禹锡《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清]朱克生《莲塘》

日暮莲塘里, 浴水两鸳鸯。 低飞不远去, 只在荷花傍。

毛泽东《沁园春·雪》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自作联:楚韵书声勤为本 家和兴业诚作基

千字文选录

笔墨成就快乐人生

写纯粹的书法,表明净的心志,这是纸上的快乐

长沙北二环边的楚家湖,背倚秀峰山,前临捞刀河,水泽天恩,楚楚动人。何朝阳先生的楚家阁艺术馆因湖得名,浸润着无边的山水秀色。

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何朝阳先生,自小在常宁一个叫“富贵”的地方长大,山间田野,总有诗意,用他的话说,“那个地方,人不富裕,但精神富贵。唐诗宋词,人人都能拈来两句,老百姓天生有浪漫思想”。加之父亲是远近有名的书画老师,耳濡目染之下,对书法自有一种别样情怀。

“对书法的理解,我认为,它就是一面反映生活,反映社会的镜子。我们欣赏古人的经典作品,从他们的笔墨中感受那个年代的生活意趣,同时也思考,我们该留下点什么给后代,让他们讲,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我们以笔为载体,以书法当镜子,向后人展现当代的社会风貌,让他们看一看,在这个时代在发生什么,在推崇什么。当然,要想写出值得后人世代称颂的经典很难,但至少总有一批人在做,在摸索,在深思。”

何朝阳先生乐意将自己的作品送去参展,却不喜好拿去参赛。因为在他看来,书法是无拘无束的艺术形式,可以百花齐放,没有天下第一,就如同森林里的树,大小高低合理存在,才构成了层次丰富的自然盛景,营造出了和谐优美的生态环境。

“30岁的人挥洒30岁的激情,70岁的人讲述70岁的阅历,最重要的,大家都能在书法中找到一种诠释自己人生意义的快乐。”这便是何朝阳先生崇尚的“快乐书法”。

所谓“快乐书法”,何朝阳先生认为“快乐”之道有二:一是必须保持书法的独立性,他认为,书法家首先一定要有自己正当的职业或者稳定的经济收入,如此,便不至于让书法受生活所累,成为交换功利的商品;二是必须保证写作者有一颗清明心,“习武先习德,书法先修心”,同样武艺高强,有德之人能造福于人,无德之人却成为恶者的帮凶;同样书法超群,和善的人写出的字也充满阳光,心胸狭隘之人却让它散发负能量。

写纯粹的书法,表明净的心志,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美好的精神品质用白纸黑字传递出来,让闻着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这便是何朝阳先生纸上的“快乐”。

他的八字书法经

学习书法十余年,何朝阳先生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概括起来仅八字:

兴趣

在何朝阳先生眼里,写字和谈恋爱一样,也讲究第一印象。印象的来源很多,有像他一样受环境熏陶的,有受人指点启示的,有受先贤作品所影响的,但唯有学会对书法肯定、赏识的人,才愿意进一步了解书法、研究书法,从而珍视书法的价值,找到书法的乐趣,才有动力让自己获得进步,变得更好。

勤奋

所有成就,都离不开“勤”,尤其书法更无捷径可言,写书法的其实不过就是一个不停临摹、练习的过程。最初照着字帖一笔一划勾勒,这是实临;对比字帖之形,会书法之意,这是意临;合上字帖,离开原作凭自己的体会,寻找到自己的风格,这是更高境界的创临。何朝阳说,他的老师——何满宗先生一生研究书法,他喜欢某一个书法家的作品,便在一段时期、甚至几年内将作品照着写、一个字一个字放大了写,每次写都有不同的感受,在不断的循环中,沉淀出最闪亮的思想精华。

用何朝阳先生自己的话说,前人的作品,经过了数千年时光的历练依然能流传下来,我们花10年、20年,哪怕一辈子去理解它,也是值了。

悟性

学书法的人每天都在临摹,临摹的对象大多一样。然而同样写《兰亭序》,有些人写了几遍就开始融入自己的理解,有些人却写了1000遍还是只会实临,离了字帖便无从下笔。这就是悟性的差别。“悟”是思考,是跟随作者的思绪体会下笔时的情感,《满江红》的豪情、《出师表》的赤胆、《自叙帖》的浪漫,有情感才有灵魂,才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何朝阳先生钟情行草,因为它最富灵动韵律,最不拘小节,最适合释放性情。不过,练习书法十余年,他得出的结论是,“书法不是写得越像原作就越好,3分像古人,7成属自己,便算理想状态了。”

交流

十多年前,一次外出学习的机遇,何朝阳认识了浙江大学书法教授、浙江省青协主席汪永江先生,也许是志同道合的人激发的创造力。何朝阳突发奇想,意欲联合各青年书法家协会,成立全国青年书法家协会联盟。这一想法马上得到了汪永江先生的大力支持,如今,全国青年书法家协会联盟早已正式落地,联盟集结了来自湖南、浙江、安徽、河南、山西、重庆、广西等14个省份的青年书法家佼佼者,每年都会征集作品进行展出,目前已在杭州、长沙、重庆等地举行过展览。

“开展的目的不是比较水平高低,我们把能代表当地地域文化的作品、最能代表当地风格水平的作品聚集到一起,共同学习、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最终的目的还是交流。”

让不同能量聚焦,在碰撞中发现优点和不足,为失落者找到信心,

为迷茫者指引方向,让坐井观天者发现天外有天,也许,这就是书法的永无止境的魅力。

结语:交流过程中,何朝阳先生说,他永远记得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人,一定要每天做一件善意的事,每个月做一件实事,一年做一件大事,一辈子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用书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在他看来,把古老的美德写在纸上,把内心的快乐分享出来,便人生最大的善事、实事、大事、有意义的事吧。

(作者:漫飞)

闲情逸趣品书法

何朝阳

书法是汉字书写表现形式,可以闲情,可以逸趣,也可以使我们的心灵更快乐。

我们很幸运,从事自己的喜爱的书法艺术,并一生追求!艺术家石涛先生说得好:“笔墨当随时代”,当今中国书法家们都要学会感恩,歌颂现在美好的生活,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生活在当下,国家安定繁荣给我们带来闲情逸趣的生活方式,带给我们精神财富,还有物资财富。社会的稳定给我们书法艺术家们创作条件和环境。人们对艺术追求,给业余生活带来快乐。

还有很多书法家抱怨这个社会太浮躁,心静不下来,创作不出精品力作,原因在哪?应该静下来想想,从内心出发,挖掘自己的静心境界。

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曾和同学来中山亭附近最热闹的街道看书,来锻炼自己的意志,以此来提高自己的适应环境的阅读能力。所以说环境不是第一静心条件,心静在于心灵深处的感悟。《菜根谭》文中有一段名言说:“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这段话意思是说:在山里安静不算静,只有回到热闹都市,周围都是暄器,你心依然安静,那么你真懂得什么是静,大家生活很富裕时说很快乐,不是真乐,能够苦中作乐,才算是得到了快乐真谛。

如果喜欢书法的朋友们,恰好有点闲暇的时间,我们一起来品味生活对书法艺术的感悟,人的生活情趣是丰富多彩的,“诗琴书画茶酒花”是文人雅士的爱好,当下的我们好多人都是没有足够的空闲的时间去品玩,能否静闲下来玩味这些高雅东西,是我们生活态度,值得我们去品味和启迪。

汉字的出现,是我们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国人的品味生活的体现。翻开字典,找到心字有关文字看看,会发现许多耐人寻味的东西,比如思想的“思”,就是“心田”的组合,比如说感恩,从心灵出发,用心才真;佛教里说的“慈悲”,也是源自内心,才能慈悲为怀;与情绪有关字,如“急、恋、虑、念、患、恶、忍”都是以心为底,从心而起,感悟生活真谛,才能懂得什么叫:心地善良、忌恶如仇、不急不躁的真正含意。再来看看竖心旁的字:“憎恨、惭愧、忏悔、恼怒、惬意、懒惰、憧憬”,“心”在旁边站岗放哨,说明一切正面和负面的情绪都是心理变化所致,性情是从心而起,“心”的外边加个“门”字,就是烦闷,只要我们有一颗闲心,思想就会发生变化,使人变得安静;“心”和“亡”字相逢,就会忘记事情,竖心旁加“亡”,大家都知道,是忙碌的忙,忙得没有时间来品味生活和体会大自然的风景。

汉字描写的心灵之美,是中国文化和劳动人们智慧体现,也是中国人的生活情趣体现。

《菜根谭》里说:“性燥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对我们爱好书法者来说,如果能够心平气和,在生活中获得智慧,感悟生活的点点滴滴,增加我们创作的元素,来提高我们创作精品力作的源泉。

我曾经看过一个小故事,于大家分享:有一个木匠带着一帮徒弟在干活,干活擦汗时不小心把手表掉到刨木梢堆里,木工坊刨木梢堆得象山一样,徒弟们停下活来,帮师傅找手表,大家花了好长时间都没找着,师父说:“该吃饭了,等下再找。”大家都饿了,离开木工坊,只有一个小徒弟很聪明,心也宁静些,他一下子就找到了手表,木匠师父很惊讶,我们这么多人都没找到,你一个人怎么就找到呢?小徒弟说:“你们走后,木工坊也变得安静了,顺着手表的声音一摸,自然就找到了”。

生活过多劳累,心里欲望太高,就会失去很多美好风景,就象苹果创史人乔布斯一样“人在天堂,钱在银行”。有一个打工司机,在老板英年劳累早逝后,继承了老板的事业,并娶了老板老婆为妻,有记者采访他如事说:“我原以为一直在为老板打工,没想到他一直在为我打工”。

故事很简单,道理却很深刻,智慧来源生活,品味生活,感悟人生。小故事给我们好多提醒,用书法艺术感悟生活,品味人生,给我们心身带来健康和智慧。以此来丰富自己内心的修养和品味。

闲情是一种生活姿态,逸趣是一种寻找自我的消遣方式,书法艺术给我们工作之余找到了归宿,人生路漫漫,让我们停下脚步,所赏一下自然风景,享受艺术给我们带来快乐,让身体休息,心情放松。

清代有个著名文学家、诗人,名叫李渔,在家乡浙江兰溪想建一座亭子,因他是名人,得到了当地有钱人的赞助,其中有个财大气粗的地主名叫李富贵,他想捐建亭子,但有个条件,要李渔同意亭子取名“富贵亭”,李渔当时觉得有点俗,就不同意,顺便说了一句“且停停”,意思是说,你让我停下来想想,笑着说:亭子的名字我刚才顺口说出来了,就取名“且停亭”吧。并兴致作了一幅对联:名乎利乎道路奔波忙碌碌,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停。人在名利道路上忙碌,很难有闲情逸趣,不妨请到“且停亭”来歇歇脚,停一停让心灵静静,在亭子里喝一杯茶,享受大自然的美景给我们带来快东。

不妨想一想:人生路上到底有多少座“且停亭”,可以停下来看看书,品品茶、写写字,赏赏花,喝喝酒呢?

有一份闲静逸趣心情,可以享受生命中的从容,且自停下脚步,不要丢了赶路自我。

宇宙合乎自然,就有生命,万物合乎自然,就能成长,人心合手自然,就会善美,书法合乎自然,就成风格。人做什么事,都要学会顺从自然,世界会变得更美好。书法艺术家们应该如此,胸襟才会更开阔。

做人要有君子风范,何为君子,要有周敦颐说的“出淤泥而不染”,大凡做什么事都愿吃亏的人为君子。做事要有求索精神,屈原说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我们书法艺术家的求索精神体现。做官要有忧乐思想,范仲淹所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做官的忧乐思想的精隨。如果一个书法艺术家对社会贡献越大,那么社会对自己回报越多,书法家一味追求利益,难成大家。

让我们有颗闲情逸趣的心情,来品味人生,品味书法,让我们的生活更充实,让我们休息的时光更来愉快。

何朝阳于楚家湖畔

2012年8月19日

书法艺术形象神韻论

何朝阳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属观觉艺术范畴。

俄国大哲学普列汉诺夫曾经说过:“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又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可见,形象是文学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是中外各类艺术的共性。正因如此,人们对书法艺术的形象提出了一个问题:它的艺术形象体现在哪?书法作为一种艺术,既要有字形上的外表美,又要有字中的内在美,具备这种美则称之为:“神韻”。“神”则是最主要的,也是最根本的。

先论书法艺术形象,再谈书法神韻。

作为我国的传统艺术,西方的美学家很少论及,我国古代的画论、书论和文论虽然丰富,但以往的艺术大师们却还没主意把我国的书法、绘画、诗文和音乐等姊妹艺术结合起来加以研究,来阐述它的形象问题。有人说我国古文字就是象形的,因此书法艺术也就是象形的,但汉以后文字已由篆而趋转隶、楷,根本无形可象了,所以这种形象说是站不住脚的。有些人举出汉字的某些画象某些事物,可人有见仁见智之别,有一定道理。综观诸家纷争,笔者认为,其焦点在于形象的科学解释。

作为文学艺术作品中出现的形象,既不是平常所见的人、事、物的形貌,也不是人们对它的简单模仿,而是艺术从社会生活出发,通过线条、色彩、语言和音乐亲自体验塑造出来的,它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明显的审美价值,是属于观念形态的东西,是能反映事物本质的高度典型化了的形象。它可以是艺术作品中出现的人、事、物的形貌,也可以是艺术作品中流露出来的包含着神彩、感情和意境的深度,诗歌是形象的,但多数抒情诗歌并没有描摹自然事物的形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有什么形貌,但人们都可以从这些诗词体会到一种深刻的意境,从而想象出一个民族英雄顶天立地的形象。

如果说诗歌或多或少地抛开了作品里直观形象,那么书法则可以说完全抛开了人、事、物的直观形貌。书法家把自己对现实的审美理想,对自然的看法概括地表现有提按顿挫、线条粗细、浓淡的方圆等特点。构思和变法来体现书家个性,使欣赏者从这些表现形式显示出来的神彩、感情、意境中追索到书家的用意,并加以创造性的联想,从而悟出形象。

唐代著名书法家张怀瓘把此概括为“考无说而究情,察无形而得相”。近年来有人提出对“形象”的科学解释,已受到美学界,特别是书法界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湖南省书协主席何满宗先生说得好: “美学上的价值,就是道德上的价值”,特别形象概括人追求的最高境界,抓住了各类艺术的本质,作品内容一定要健康向上,与道德相违背是不会被人喜欢。

艺术作品通过塑造人、事、物的具体形貌谓之“形象”,艺术作品流露出来的神彩、感情、意境都应该是健康活泼向上的思想真情表现。使欣赏者因此而欣赏,笔者认为书法表达深一层生命形象的构思,能给欣赏者提出一种包含着神彩、感情、意境的深意,使之缘意,而塑造出形象。欣赏者贵在从意境里,悟出万象,艺术家贵在熔万象为意境。书法艺术形象塑造的奥妙在于些。

书法神韻体现在哪?历代书家在欣赏和评论书法作品时都非常强调这一点。南朝梁武帝说汉代蔡邕的书法是:“骨气洞远,爽爽如有神力”。唐代张怀瓘把书法作品为三等:“神品、妙品、能品”,艺术境界最高算是“神品”,清代康有为把“精神飞动”列为书法评论标准之一。那么,什么是书法中的“神”呢?依照唐太宗的说法:“夫字以神为精魂,神若不和,则字无态度也”。“神”还包括书书者的性情和时代的精神。笔墨当随时代,也就是与时俱进。诗人论书记时把在字形中表达出来的这些内在精神称之为“通神”,认为“通神”,才称得上“美”。唐代的杜甫认为:“书贵瘦硬方通神”。而苏东坡则认为“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杜甫说的“瘦硬”,指的是字要有“筋”有“骨”,用此比喻字的笔力与形韻。最早提出这一比喻的是卫夫人,她在书法论著中说:“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与其写字肥而软,还不如瘦而硬,因有了这二者的结合,字就显得苍劲有力挺拔而有了神韻。杜甫活用了卫夫人的这一观点,以极其精炼的文字语言概括出“书贵瘦硬方通神”的名句,它对后世的书法理论影响很大。康有为更是赞同,他在《广艺舟双楫》书中曾有十六处提到“瘦硬”才会神韻。而苏东坡则认为书法未必“瘦硬才通神”,因此提出了“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的观点。他认为无常法,是不法之法。他在《石苍舒醉墨堂诗》中写道:“我书竞造本无法,点画杖手烦推求”。又在《和子由论书》写道:“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通其意,常谓不学可”。此固由于轼之博学多能使然,但他那种“通其意”的精神,是有创见的,学书如不能通其意,何能得其神,喻其韻。所以我们认为苏东坡所说的“读书万卷始通神”观点,无疑也是正确的。

书法是一种形象艺术,也是多种风格形式的艺术创造。“奔蛇走虺势入里,骤雨旋风声满堂”的狂草,这就是怀素草书“韻”味。唐代的楷书,继承了魏晋南北朝的书法传统,其笔法精严,结构稳健,布局规整,气韵雅逸。欧阳询、虞南禇、禇遂良、薛稷为代表的初唐四家及晚唐的徐浩、张旭、颜真卿、柳公权等人,对书法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为后世树立光辉的典范。从书法家大师的书风看神韻,个性突出,才显神韻。

的确,书法与绘画一样,要真达到很高的艺术造诣,光是临摹,还远远不够,还必须读许许多多的墨迹、字帖和其它的变化,以多方面艺术修养去促进、启迪自己艺术的观念,并熔铸在自己的作品中,使它更富有内在美,更有“神韻”,这是一条积历代书法家经验之大成的宝贵经验。

 

版权所有:城市快报网   Copyright 2016 -2023 www.ipingyi.cn All Right Reserved.
国家互联网ICP备案许可证:京ICP备19011944号
未 经 授 权 许 可 ,不 得 转 载 或 镜 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