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键词:

刘春宁《塑虎纳福:献礼首个非遗年 》

 时间:2024-12-17 20:57:42来源:城市快报网责任编辑:邹厚虎

                      塑虎纳福:献礼首个非遗年
                          文/刘春宁
 


随着春节申遗成功,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成为时代焦点。宝鸡市凤翔区文化馆的美术干部李子墨创作的油画《塑虎纳福》恰似一座桥梁,将凤翔泥塑与现代油画艺术巧妙相连,生动展现出二者交融的独特魅力与深邃内涵。
当目光初次触及这幅《塑虎纳福》,观者仿若被带入了一个独特的宝鸡民俗世界。作品的灵感源自国家级非遗项目凤翔泥塑,它以细腻笔触描绘出新春佳节时泥塑人家的忙碌与欢乐。画面顶部,对门旗的刻画细致入微。西府地区春节期间,门旗高悬于门楣之上是不可或缺的盛景,那五张 “有福” 门旗熠熠生辉,红底金字,笔画刚劲流畅,纹路精美,鲜明地寓意着 “五福临门”。门旗两侧,借鉴凤翔木版年画的蝙蝠形象活灵活现,蝙蝠双翅伸展,似在云中穿梭,其眼前的三枚金钱清晰可辨,“蝠” 与 “福” 谐音,“钱” 与 “前” 谐音,二者巧妙组合,自然地传达出 “福在眼前” 的美好期许。
画面中央的泥塑坐虎堪称点睛之笔。这只坐虎体型壮硕,线条圆润流畅又不失张力,色彩运用大胆且极具冲击力,红、黄、绿等浓烈色彩相互交织碰撞,既凸显出老虎的威武凶悍,又流露出几分憨态可掬的可爱喜庆。它昂首挺胸,双目圆睁,威风凛凛,仿佛在守护着一方安宁,完美地诠释了凤翔泥塑中老虎形象所肩负的镇宅驱邪、庇佑孩童的神圣使命与文化内涵。


坐虎左侧,一位老者专注于泥塑创作的场景跃然画布上。老者面容慈祥,眼神专注而坚定,手中画笔稳健有力,正精心为泥塑上色。他头上所戴帽子造型独特,灵感源自凤翔槐原排灯的 “斗”,帽子主体呈梯形,线条简洁流畅,质地朴实厚重,三支小麦巧妙点缀其间,麦芒在光线下闪烁着金色光芒,直观地寓意着 “五谷丰登、风调雨顺”,深刻反映出当地民众对农业丰收和美好生活的殷切祈盼。
坐虎右侧,老太太手持泥塑装饰,正为虎尾悉心装扮的场景同样引人入胜。她神情专注,手指轻柔地摆弄着装饰材料,动作细腻入微,仿佛在雕琢一件稀世珍宝。从她的神态和动作中,能真切感受到凤翔泥塑制作过程中所蕴含的匠心。
在坐虎前方,两个头戴虎头帽的孩童天真嬉戏的模样令人忍俊不禁。虎头帽做工精致,帽上老虎的眼睛、耳朵、牙齿等细节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跃动起来。其中一个孩童鼓着腮帮子用力吹着泥口哨,小脸涨得通红,另一个孩童则趴在地上,眼睛紧紧盯着不远处的泥塑玩具,小屁股高高翘起,作势欲扑,充满了童真童趣和浓浓的生活气息。曾经作为民间儿童玩具的泥塑,在这一刻成为春节欢乐氛围的生动载体,让人们深切感受到传统民俗文化在岁月长河中的传承与延续。
《塑虎纳福》以现代油画为载体,成功打破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艺术的壁垒。这种创新的创作形式为凤翔泥塑文化的传承开辟了崭新路径,也为春节文化的传播与弘扬注入了新的元素与动力。
油画作者李子墨(凤翔区文化馆美术干部)介绍说,这是他继《排灯会》后入选2025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美术作品展的又一幅作品,在油画里融合凤翔非遗元素,表现春节的独特文化。他将继续借助这种艺术形式,在文化传承的路上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传承和弘扬宝鸡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到春节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


 

版权所有:城市快报网   Copyright 2016 -2023 www.ipingyi.cn All Right Reserved.
国家互联网ICP备案许可证:京ICP备19011944号
未 经 授 权 许 可 ,不 得 转 载 或 镜 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