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初以来,数家中央媒体多次“空降”铜山,这其中,至少有三波是为美景而来。3月20日,铜山区马集村被冠以“最美杏花村”两度登上央视。望着漫山遍野的花海,连见多识广的央视记者也被震撼到了:“这是苏北吗?这分明是杏花春雨江南!这是乡村吗?这里分明就是一幅山水画长卷!”
这令人陶醉的图卷也正是铜山用“生态”底色描绘“发展”绿色的一个缩影。近来年,铜山人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永续绿色发展的铜山路径,奋力打造“自然环境之美,景观特色之美,生态宜居之美,城乡结合之美”的“铜山范儿”,用“碧水蓝天”回应老百姓对环境的热切期盼。
生态是最公平的福利,环境是最基本的民生。面对生态环境治理的重任,区委书记王维峰认为:“生态环境是建设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短板,我们要以对全区大局、对子孙后代、对生态家底高度负责的态度,全力以赴抓好‘263’工程,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治理好铜山的好山好水好空气。”
突出“治” 负重前行 致力于促进大气质量提升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从过去的“盼温饱”到现在的“盼环保”,从过去的“求生存”到现在的“求蓝天”,“蓝天”成为各大自媒体社交平台的热词,人们对蓝天的关注和期盼由此可见,大气治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为了让蓝天白云更多地出现在铜山187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铜山区打出组合拳,促进大气质量提升:加强源头污染治理,进全行业锅炉淘汰或清洁能源改造,完成180台燃煤锅炉淘汰或改燃工作;突出重点行业治理,紧紧围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电力、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限期治理工作。对3家电厂进行煤电节能升级改造,建设兴达钢铁余热余气等资源综合利用发电项目,推进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完成华润电力2#、6#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实施大气污染综合整治理。完成3家焦化企业的烟气脱硝改造、建成散货物料堆场建设防风扬尘设施或仓储式密闭贮存设施、完成3家油改水试点项目、完成全区24家砖瓦企业综合整治;加强扬尘污染整治、机动车和船舶污染控制、搅拌站、秸秆禁烧及落叶收集处置等工作。
2016年,铜山区共削减二氧化硫2691.91吨,氮氧化物2526.35吨。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的天数为265天,优良率72.4%,较上年增长4.5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0.061毫克/立方米,同比降低了1.6%;二级以上优良天数比例较上年提高了1.1%。
突出“抓” 善解难题 致力于实现区域水质达标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青山半城湖。”这是古代诗人对城市景色的描述,读之令人神往。对一座城市来说,有水,才会有灵气。水环境的保护不仅是为生态环境添墨加彩,更是为整个城市的绿色发展增加灵动。
水环境保护事关生态环境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铜山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紧紧围绕省、市“水十条”下达的目标任务,强化组织领导,分解目标任务,推进工程实施,落实保障措施,全区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2016年,累计消减COD958.54吨、氨氮63.37吨、总氮129.97吨、总磷16.975吨。境内奎河黄桥、运料河八王桥、运河蔺家坝、郑集河湖西大堤4个省级以上考核断面,房亭河西耿集村桥等5个市级考核断面水质分别达到考核标准。地下水水质保持稳定。
在治水的过程,铜山区从源头入手,严格准入制度,落实责任到人,注重部门协作,确保水环境得到有效治理,且能长效保持。
强化源头治水。围绕“减污、截污、治污”三大环节,在减污上,铜山区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并逐步削减畜禽养殖总量等途径,减少污染物直接排放量;在截污上,对有条件实行污水收集的工业园区、生活小区和养殖场等污水实行入网集中处理,目前污水管网没有覆盖的区域,相关部门则正在加快污水管网建设,尽快实现污水纳管;在治污上,通过提升现有污水处理能力,扩大污水外排能力,抓好源头防治。
严格环境准入。铜山区对不符合流域水质目标和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的项目严把项目准入关,从源头上遏制污染物的产生。推行许可证管理,按照水环境法律法规要求,将企业污染物排放种类、浓度、总量、排放去向等纳入许可证管理范围,全面推行排污许可,禁止无证排污或不按许可证规定排污。
落实责任治水。进一步落实区、镇、村三级“河长制”责任,明确相应的责任部门,将每条河流、每个河道责任具体到单位、到人,加快建立各级责任体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考核。抓好建章立规、完善运行机制、细化责任分工,抓紧确定“河长制”的目标要求、工作重点,切实推动各责任部门更好地协助“河长”履行日常指导、协调和监管等职责。
注重部门协作。发挥区水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建立起部门间信息交流机制,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与上下级环保部门完善流域协作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定期会商,开展联合监测、执法、应急等行动,不断完善水环境监测网络,统筹规划监测断面设置,确保水环境得到全面监控。
突出“严” 厉兵秣马 致力于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企业的本能,在监管不严的土壤里,一些企业的环保设施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铜山区握紧新《环境保护法》这一利剑,禁止企业“钻空子”,铁腕执法才能促使企业形成环保自觉。
开展环保执法检查。为摸清企业底数,有效执行《环保法》,按照国务院要求,铜山区今年开展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环保大检查活动。制定下发了《铜山区环境保护大检查工作方案》,全区26家机关单位、21个乡镇、办事处参与了本次环保大检查,共出动检查人员1500余人次,检查企业600余家。全面摸清了企业环保手续履行情况、污染防治设施安装及运行情况、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等底数,完善了企业数据库。
切实加大执法力度。清理取缔违法企业,重点查处选矿、电镀、酸洗、炼油、废塑料洗涤、固废拆解等“十五小”行业,曝光典型违法案件,严查违法犯罪行为,联合柳泉镇政府等相关部门清理83家小选矿加工点。开展“双随机”活动,通过随机抽查、突击夜查,查处了一批、打击了一批、震慑了一批。特别是“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实施以来,铜山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壮士断腕的态度,动真碰硬的作风,切实加大对黑臭水体,没有经过批准、排污不达标、影响环境企业的整治力度,查准问题点,找准发力点,消灭污染点,打好攻坚战。据统计,从今年1月至今,铜山区环保局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24件,下达告知37个,查封扣押16家,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8件,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移送6个,申请法院强制执行3件,共处罚金额284多万元。
认真落实问题整改。认真做好中央环保督察交办的问题整改。对督察组交办的22件信访问题全部按时办结,其中对11家企业下达了责令整改,关停取缔18家,立案处罚9个,合计罚款金额96万元,行政约谈20人,问责25人。深入开展“四项督查”。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对照市“四项督查”工作方案要求,排查出各地9个突出环境问题,并明确由局党组成员实行包挂管理、责任到人,通过陪同区领导现场督查、跟踪督办和集中督查“回头看”,现已整改到位的有4项5个问题。
突出“谋” 主动作为 致力于优化建设项目服务
古人云:“绳墨以求直线,秤以权轻重,规以求圆,距以化方,此为基本之器。由此基本之器,方能成就万器。”建设项目审批有他的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铜山区一方面明确规矩,另一方便提供项目服务,禁止企业“带病上路”。
在项目审批上当好参谋。铜山区积极贯彻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根据“三个一批”文件精神,对环保违法违规项目,分类采取“关停一批”“整治一批”“登记一批”的措施,促进企业环保设施提档升级和环保手续进一步完善,共排查全区违法违规项目822家,其中完善备案513家,整治规范228家,淘汰关闭81家。
在企业转型上当好参谋。在解决老问题上,铜山区积极当好参谋,抓住机遇,补齐短板,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有序入轨。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建立为企业服务的长效机制,优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使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率达100%。
突出“保” 上下合力 致力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微山湖碧波荡漾,渔帆点点;吕梁山连绵逶迤,郁郁葱葱;黄河故道风景如画,花果飘香;青瓦飞檐的仿古院落,菊花、冬青、青竹夹道生长……这是铜山区生态文明创建的一个个缩影。
今年是国家级生态区验收的关键一年,针对国家级生态区技术评估反馈的问题,铜山区强化举措,放大力度,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开展落实。加强覆盖拉网式村庄环境整治,全面推进农村污染管理,加大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区环保局、农委等部门完成了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工作,目前方案已由区政府颁布实施。同时,积极推进生态红线保护工程,配合徐州市做好生态红线区域规划的编制和调整,目前全区共划定18块生态红线区域,涉及生态红线区域8类,总面积520.31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27.25%。
“一个骨头一个骨头地啃”“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一竿子到底”……这些话成为铜山环保会议上最常听到的,“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环境做不好,其他的“丰功伟绩”就无从谈起,“杀鸡取暖,竭泽而渔”的思想早被时代踩在脚下,今天,我们“严防、严管、严查、严惩”,明天,我们就会收获“天蓝、地绿、水净”新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