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键词:

中国沿海“第四个大湾区”会诞生吗?

 时间:2024-02-28 10:48:53来源:责任编辑:

 

中国沿海“第四个大湾区”会诞生吗?

林高林 卞洪登 黄雄 林亚峰

规划建设“北部湾(广西)大湾区”,目标规划建设成为中国西南沿海重要经济增长区域,中国新经济业态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哺育地,立足广西北部湾重点面向东盟和“一带一路”,高度开放和体制先进的国际性“特殊经济功能区”湾区经济合作区。是广西践行中央交给广西的战略任务,高质量建设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贯彻新发展理念,探索创建“特殊经济功能区”的战略策略新举措;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的“三大定位”新使命的重要支撑,是新时代世界新格局背景下培育广西经济增长新动能的重要引擎。协同创建“北部湾(广西)大湾区”发展规划,将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重大机遇。

一、关于“北部湾(广西)大湾区”命名的承载定义

“北部湾(广西)大湾区”,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向“湾区经济合作区”发展的升级版图,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经济步入高级发展的一种形态。

“北部湾(广西)大湾区”(英文名称:The Beibu Gulf (Guangxi) Greater Bay Area ),位于中国沿海西南端,处于北部湾顶端的中心位置,主要由广西北部湾城市群(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崇左、玉林等)6个区级地市所辖行政区域组成。陆地总面积4.25万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2023年12月年常住人口2305.58万人,同期占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区年常住人口5027万人的45.86%;2023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南北钦防崇玉6市合计)生产总值13528.92亿元,同期占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区(14个地市111个县区)生产总值27202.39亿元的49.73%[1]

“北部湾(广西)大湾区”地理条件优越,全域融合发展后能通江达海,拥有海岸线超过1600公里,拥有良好的港口群和广阔的海域面。辐射经济腹地广阔,约占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区1/5的土地和1/4的人口,依据2023年度统计数据,创造超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区1/3的经济总量。

“北部湾(广西)大湾区”是中国唯一与东盟陆海相接、既拥有运河又沿海沿边的地区,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江三角经济合作区、西部大开发经济区、环北部湾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区等六大区域的叠加经济圈和交汇点,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战略定位:依托中央赋予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将广西推向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前沿;立足广西北部湾,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服务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国-东盟和“一带一路”;面向世界,探索建设“体现北部湾特色、符合边境国情”的发展定位。

功能定位:立足广西北部湾、服务西南、华南和中南、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作用,以开放合作促开发建设,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和“一带一路”开放合作的“国际智谷研发基地、国际企业总部基地、国际加工智造基地、国际物流仓储基地、国际商业贸易基地、国际度假康养基地、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国际信息交流中心和国际科教文化中心”(简称“6大基地3大中心”)的高度开放和体制先进的国际性“特殊经济功能区”湾区经济合作区。

发展目标:经过10到15年的努力,建设成为中国西南沿海重要经济增长区域,中国新经济业态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哺育地,重点面向东盟和 “一带一路”高度开放和体制先进的国际性“特殊经济功能区”湾区经济合作区;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性湾区经济合作区;目标发展成为——继以京津冀为核心的“环渤海湾大湾区”、以杭州上海宁波为核心的长三角“环杭州湾大湾区”、以深圳广州香港为核心的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被世界称为“中国三大湾区”)之后,第四个中国唯一与东盟陆海相接、既拥有运河又沿海沿边、极具“后发优势”潜质的“北部湾(广西)大湾区”。

(一)、为什么要规划建设“北部湾(广西)大湾区”?如何理解它的承载意义?

2023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广西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建设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发挥自身优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努力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

1、规划建设“北部湾(广西)大湾区”,是广西践行中央交给广西的战略任务,高质量建设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贯彻新发展理念、探索创建“特殊经济功能区”湾区经济合作区的战略策略新举措;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的“三大定位”新使命的重要支撑,是新时代世界新格局背景下培育广西经济增长新动能的重要引擎。

2、规划建设“北部湾(广西)大湾区”,是广西践行 2023年12月18日,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贯彻新发展理念,协同创新落实推进《规划》中关于广西建设“1个城市群、3个城镇带、1个发展片区”,规划集约高效的城镇发展空间,形成“一群三带一片”的城镇开放格局的新举措。

3、规划建设“北部湾(广西)大湾区”,是进一步贯彻2024年1月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在南宁、钦州、崇左、北海、防城港北部湾城市群五个城市,设立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广西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区,广西自贸试验区大家庭迎来5个新成员,将聚焦“突破”,聚力“发展”。

强调设立广西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区,是落实国家沿边临港产业园建设部署的有力举措,将进一步推动制度创新、产业发展、物流建设、要素共享、服务配套、监督管理等方面协同发展,放大自贸试验区开放平台优势和改革创新溢出效应,加快打造跨境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集成创新地。强调积极推进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区、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政策协同创新联动,支持协同发展区充分享受自贸试验区制度性改革成果,优先复制推广国家级、自治区级制度创新成果。

(二)、为何“北部湾(广西)大湾区”的规划建设会如此重要?其他世界级湾区的发展历程,对“北部湾(广西)大湾区”的规划建设会有哪些启迪和借鉴意义?

1、湾区是由一个海湾或相连若干个海湾、港湾及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是围绕沿海口岸分布的港口群和城镇群所衍生出的经济效应,因此被称为湾区经济。湾区经济是全球最具有影响力和发展力的经济体系。全球60%的经济总量都来自于湾区。湾区经济是一种区域经济高级发展形态,是当今国际经济版图的突出亮点,是世界一流滨海城市的显著标志,是引领全球技术变革的排头兵,是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湾区经济以开放性、创新性、宜居性和国际化为其最重要特征,具有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发挥着引领创新、聚集辐射的核心功能,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引领高地。

2、从世界范围来看,旧金山湾大湾区、纽约湾大湾区、东京湾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是目前世界公认的著名四大湾区,它们的经济也各有各的发展特色。而在中国,粤港澳大湾区和杭州湾大湾区同样各具特点。具体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经济实力雄厚;而杭州湾大湾区,则是中国经济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但从湾区经济发展的共同特点来看,主要包括港口枢纽和制造腹地相结合,作为对外开放提供重要的平台支撑;创新要素汇聚,集聚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引领经济发展;统筹分配资源,整个地区协同发展。纵观全球各大湾区经济,它们都具有以下几个相似的突出优点,那就是:高度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


 

二、目前世界著名四大湾区的基本特点[2]

(一)、纽约湾区——全球的金融中心

纽约湾区,世界湾区之首,是世界金融枢纽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其城市化水平达90%,区内总人口为2370万人,2016年GDP总量达16575亿美金,相当于同年北上广深四座城市GDP的总和。

区域组成:由纽约州、新泽西州和康涅狄格州等共计31个郡县组成,面积达33484平方公里,是美国第一大港口城市群。

产业经济:金融、航运、计算机为主导产业经济代表。其中服务业居首位,机器、军工、石油和食品加工占有重要的地位。

代表城市:曼哈顿,纽约湾区的核心,以金融商务服务业为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同时以华尔街为重心的金融贸易集群,是大银行、金融、保险、贸易公司等的云集运营总部基地和国际交流合作发展之地。

(二)、旧金山湾区——全球科技之都

地处加州北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高科技研发中心之一,湾区拥有全美第二多的世界500强企业。区域内人口约计768万,2016年湾区GDP总量达8000亿美元,增速达5.4%,为全美国GDP增长最有活力的地区。

区域组成:由有9个郡县、101个城镇组成,主要城市包括旧金山、东部的奥克兰、南部的圣荷西等,世界著名的高科技研发基地硅谷即位于湾区南部。

产业经济:电子、互联网、生物为主导产业经济,湾区依托其拥有的世界级科研基地和教育基地,为其高新技术发展不断注入活力。

代表城市:硅谷,世界高新技术创新和发展的开创者和中心,风险投资占全美风险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依托雄厚科研力量的国际教育资源,将科学、技术、生产融为一体,为其高新技术发展不断注入可持续动力。

(三)、东京湾区——工业制造业之都

东京湾区,占地3.6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347万人,2016年GDP总量约18000亿美金,金融业和商业发达,对内对外商务活动频繁,是日本的政治、经济、产业中心。

区域组成:区域以东京都区部为中心,加上千叶、神奈川、埼玉、茨城、群马、栃木、山梨等县所组成的城市群。

产业经济:以装备制造、钢铁、化工、物流、精密仪器等为主导,同时以产业金融为特色,区域拥有银行类金融机构数量为全球之最,占金融机构总量比例超全球的三成。

代表城市:东京,全球规模最大的都会区,是日本的经济中心,也是亚洲最重要的世界级城市,日本的主要公司都集中在这里。素有“东京心脏”之称的银座,是当地最繁华的商业区。

(四)、粤港澳大湾区——新生力的崛起

粤港澳大湾区,总面积达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7000万人,2016年GDP达13600亿美元,外资利用额占全球总额的五分之一,目前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湾区。

区域组成: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该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城市群由9座广东省的城市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所组成。

产业经济:以金融、航运、电子信息、互联网产业为主导,同时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无人机等新支柱产业。

代表城市:“9+2”城市群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同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和空港群,在“一带一路”和政府发力支持的背景下,将合力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上述“世界四大湾区”的基本特点,概括归纳如下:

1、湾区经济已成为世界众多一流城市发展的共同趋势。湾区经济作为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是当今国际经济版图的突出亮点,是世界一流滨海城市的显著标志。湾区经济被认为是具有开放经济结构、高效资源配置能力、强大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国际交往网络特征的区域经济形态。湾区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似乎是地球上最伟大的财富生产力。

2、湾区从出现到成形,大致要经历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和创新经济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也是人口、产业、贸易、金融、信息等资源不断汇集的过程。湾区的兴起也是陆权时代迈向海权时代的必然结果。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湾区是蕴藏商机的源头。港口海湾地带及其直接腹地,为全球经济总量贡献率达60%,其工业资本、人口红利的优势引发的经济活力至今仍未消褪。

3、自下而上的“自主成长”加以自上而下的辅助规划,造就了当今纽约湾大湾区、旧金山湾大湾区、东京湾区大湾区的规模与成就;而粤港澳大湾区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公报 2019年第7号)[3]的指引下,拥有更具特色、更加开放、更有方向性的优势。未来,在国家全力加速发展的前提下,粤港澳大湾区必将创造属于中国的湾区奇迹!

4、从全球视野来看,世界顶级城市群大多分布在湾区,是否有顶级湾区城市群代表一个国家的实力、对外开放程度、全球认可程度。经过多年改革开放的积淀,粤港澳大湾区也成为中国市场化水平、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正所谓越开放,越强大。粤港澳大湾区从行政区划上来说,是由同一个国家几个不同行政层级的组合,包括2个特别行政区(省级)和广东省内9个地级市。这就意味着它的特色是多元,将会有多个核心城市。这是粤港澳大湾区与另外三大国际大湾区最主要的区别,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

5、粤港澳三地需要更深度的合作,携手“走出去”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完善对外开放合作平台,通过产业升级积极迈向国际分工体系高端,将大湾区建设成为世界级经济平台。按《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公报 2019年第7号)到2035 年,大湾区将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将全面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6、全球贸易、全球分工都带动了大量港口城市的振兴发展。中国的珠三角、长三角就是这样成长发展起来的。而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制造业国,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全球第二强的中国海军也有实力守护自己的航线安全,那么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下,发展中国的湾区也就顺理成章了。粤港澳大湾区要打造成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起始带,可以辐射东南亚,延伸到中东、欧洲、非洲等世界各地。

7、从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到现在刚满5年,粤港澳大湾区就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已与美国的旧金山湾区大湾区、纽约湾区大湾区以及日本的东京湾大湾区并驾齐驱,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极。

三、中国三大湾区 媲美世界湾区[4]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资料[5],2022年中国内地GDP总值已超过181000亿美元,达到了世界第一美国GDP总值254645亿美元的71.1%。出于汇率变化因素,较上年(75.9%)有所下降。若将两岸四地合并计算(中国内地、港澳台),则GDP合计19.2万亿美元,占比美国为75.6%。中国从一穷二白到如今在世界经济舞台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其中最大的功臣,就是中国经济中最闪亮的三大明星城市群“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湾区。

(一)、中国三大湾区 +(未来可期的)“北部湾(广西)大湾区”

中国内地海岸线18000公里,自北向南有环渤海湾大湾区、环杭州湾大湾区、环环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环北部湾大湾区〔其中“北部湾(广西)大湾区”是环北部湾大湾区的核心大湾区〕等四个大湾区中,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强度位居第一。

1、环渤海湾大湾区:

作为我国的三大世界级大湾区之一的环渤海湾大湾区将包括九大城市,它们分别是首都北京、直辖市天津、千年大计雄安新区、河北首富唐山以及河北前任省会保定,还有廊坊市、沧州市、秦皇岛市和承德市,共计9个城市。这9个城市的GDP合计达66748亿元,高于全国第四大经济省份浙江,当然比粤港澳大湾区和环杭州湾大湾区要低一些;常住人口合计7428.62万,总面积高达12.24万平方米,都相当于一个省的体量了。

论经济体量,环渤海湾大湾区要次于粤港澳大湾区和环杭州湾大湾区,位居全国第三,与三大城市群排名相当。在环渤海湾大湾区中,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在环渤海湾大湾区中担当着中心城市的地位,主导大湾区的区域协调和经济分工。另外有天津、雄安新区和唐山3个区域副中心城市,其中天津和沧州组成沿海组团,打造国际创新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雄安新区、廊坊和保定组团则向现代制造业转型,并打造绿色发展基地。从经济总量来看,环渤海湾大湾区确实弱于粤港澳大湾区和环杭州湾大湾区,但是环渤海湾大湾区区域内协调力强,在区域分工和合作方面,优势明显;而且雄安新区将是环渤海湾大湾区的一个重要助力,对于大湾区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最后就是区域优势,渤海湾位于我国北部,在对东北亚和日韩经济贸易发展具有优势。湾区面积一般指构成湾区的行政区域内陆地面积的总和,按这个标准,粤港澳大湾区和杭州湾大湾区的面积分别为5.6万和4.63万平方公里,而整个环渤海湾大湾区仅沿岸地级以上行政区围出的陆域面积就超过了15万平方公里,是另外两大湾区的三倍。

2、环杭州湾大湾区:

区域范围包括浙江省沿海6个城市和上海市,从北至南有上海、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2024年1月23日,长三角一市三省发布政府工作报告,晒出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GDP30.51万亿元。其中,上海2023年GDP达到4.72万亿元,增长5%;江苏GDP达12.82万亿元,增长5.8%;浙江GDP达8.2553万亿元,增长6%;安徽GDP达4.71万亿元,增长5.8%。看整体,2023年长三角地区发挥稳定,GDP突破2022年的29.03万亿元,迈上30万亿元新台阶,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24.2%,是中国第一大经济圈。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常州宣布进入“万亿俱乐部”,长三角GDP万亿之城增至9个,分别是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宁波、无锡、合肥、南通和常州。

纵观杭州湾,近年来发展神速,交通、产业、配套等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尤其是2019年,随着以“上海、杭州、宁波”为首的长三角城市群跨入2.0时代,杭州湾大湾区,正全面对标世界三大著名湾区,成为世界的注目点!作为继粤港澳大湾区之后的新起之秀,杭州湾大湾区的崛起,辐射了长三角世界级核心城市群。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杭州湾的湾区建设,不仅有坚实的底子,有政府的谋划,更作为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增长极,而被国家寄予雄心厚望。2018年5月,浙江省政府正式对外宣布浙江省大湾区建设战略,明确了浙江大湾区的目标定位、空间布局和主要任务。根据整个浙江大湾区的建设总目标,“打造成为绿色智慧和谐美丽的世界级现代化大湾区”。2019年“全国两会”明确提出,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杭州湾新区作为宁波对接大上海的北门户,将重点打造沪甬合作示范区,浙沪合作示范区高地,在浙江省提出的杭州湾大湾区战略下,四大新区之一的宁波前湾新区应运而生!

3、(环珠三角湾)粤港澳大湾区:

包括环珠三角湾区广东省9个城市、香港和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从东往西有惠州、深圳、香港、东莞、广州、肇庆、佛山、江门、中山、珠海、澳门,与香港、澳门位于同一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和国际对接更为便利。历史上与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经济联系广泛。作为“一带一路”桥头堡,珠三角湾区更有优势。2022年大湾区“9+2”城市群生产总值约为130440亿元人民币,人均GDP约为15.09万元。目前,广东已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的41个工业大类中的40个;拥有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等8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其中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连续32年居全国第一,新兴产业发展动能不断增强。拥有独角兽企业达63家,占全国的1/5,总价值约2万亿元。粤港澳大湾区的建立是我国全面开放的新起点,将珠三角这个开放前沿与发达的港澳地区进行统筹发展,从而进一步深化内地与港澳的合作,具有非常高的战略意义。

从经济总量角度来说,香港特区的GDP总值已被深圳、广州所超,而且从趋势上看差距越来越大;澳门特区的总量偏低,尤其是疫情这几年对它的经济冲击很大,2022年度的GDP在大湾区已垫底。但事实上港澳的发展水平依然是国内最先进的。比较各地区的发展水平,通常是通过人均GDP或人均收入数据来说明,这也是国际上通用标准。纵观大湾区11城,从这两项指标看水平分层次是非常清晰的。港澳两地虽然近几十年发展速度明显不及快速崛起中的珠三角核心区城市,但论发展水平的话,不仅在国内城市中翘首,哪怕在国际上仍处于非常高的水准。珠三角地区虽然在经济总量上已有碾压之势,但在发展水平上相差港澳还是甚远,这也是两岸深化合作的基础,互相在产业、人才上有更多互动。

4、环北部湾大湾区〔其中“北部湾(广西)大湾区”是核心大湾区〕:

目前,“北部湾(广西)大湾区”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还比较低,尚未达到湾区经济应有的辐射和带动效应,但它隐藏着巨大的“后发优势”潜力,有待于加快研究规划、加快步伐从地方政府到国家层面的政策引导,从国家发展战略部署的层面,引领“北部湾(广西)大湾区”区内协同创新,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政策创新为支撑,形成开放型“湾区经济合作区”和“特殊经济功能区”新动能,加快打造跨境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集成创新高地。广西是全国唯一与东盟陆海相接、既拥有运河、又沿海沿边的省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和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带来的机遇前所未有,国家支持力度也前所未有,西部陆海新通道、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腹地等建设都将释放巨大潜力。发挥“北部湾(广西)大湾区”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紧抓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选好新方向、布局新赛道、抢占新赛点,发展新质生产力,抢占未来产业机遇,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加快规划发展“北部湾(广西)大湾区”,是从战略发展高度积极响应落实中央交给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战略任务,是广西在践行高质量建设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有利推动下,优先复制推广国家级制度创新成果,贯彻新发展理念、探索创建北部湾经济区“特殊经济功能区”的战略策略新举措,以更大力度推进全方位开放,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昂首阔步迈向:

——续“环渤海湾大湾区、环杭州湾大湾区、环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世界

著名的“中国三大湾区”之后,第四个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极具“后发优势”潜力,有待广西地方和中央政府加快研究规划发展的大湾区:

——“北部湾(广西)大湾区”

(英文名称:The Beibu Gulf (Guangxi) Greater Bay Area )。

从世界四大湾区的发展经验,尤其是从粤港澳大湾区、环杭州湾大湾区的发展历程和经验中,酝酿加快“北部湾(广西)大湾区”发展规划,有着诸多值得借鉴和启发的经验。作为沿海区域一体化高级发展阶段的产物,大湾区不再是一个概念,而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载体,将引领自由贸易港、高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基础设施产业等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并由此带来诸多不可估量的发展机会。

(二)、借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历程经验[6],探索“北部湾(广西)大湾区”未来发展之路

纵观世界湾区经济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四个发展阶段。常言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粤港澳大湾区的成就发展也不例外。为了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建立国家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在2017年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中央提出了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的规划。就这样在国际国内的双重需求和全球经济的挑战下,大珠江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应运而生。

首先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粤港澳大湾区”从学术界的讨论到地方政策的考量,再上升到国家战略的提出,先后历时经过了20多年。

1、1994年,时任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吴家玮提出,对标旧金山,建设“深港湾区”。在21世纪初,广州就率先提出依托南沙港,对标东京湾区。

2、2009年10月28日,粤港澳三地政府有关部门在澳门联合发布《大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提出构建“珠江口湾区,粤港澳共建世界级城镇群”。

3、2014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湾区经济”概念,提出要以“湾区经济”新发展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港珠澳大桥规划建设开始提上日程。

4、201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明确提出“支持港澳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跨省区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同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广州、深圳携手港澳,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5、2017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

6、2017年3月30日,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论坛”正式成立组委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论坛组委会全面落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指示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围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展开全方位、多角度的推进工作与研究、调查、讨论、交流等工作。

7、2017年6月29日,由广东省发展改革委、省港澳办、省社科院和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共同发起组建的“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在广州成立,首部大湾区研究报告同时发布。

8、2017年7月1日,《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签署仪式。在习近平见证下,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共同签署了《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

9、2017年9月21日,国内第一家专题研究“湾区经济”的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社科院粤港澳研究中心,联合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在深圳市罗湖区挂牌。

10、2017年10月11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特区立法会发表上任施政报告中,指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为香港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机遇,香港须用好特区的独特优势和中央对香港的支持,加强与内地合作,继续尊重经济规律、奉行市场运作和推动自由贸易。

11、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

12、2017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科学规划,加快建立协调机制。

13、2018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携手港澳加快推进相关工作,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同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下一步将加快编制产业发展、交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专项规划。

14、2018年5月10日和31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进行审议。

15、2018年8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韩正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

16、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明确指出,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为中心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创新绿色发展。

17、2019年1月11日,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张晓明表示,中央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有五个:一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二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四是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五是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18、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19、2019年12月,由国务院参事室指导,国务院参事、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专家组成员王京生领衔的课题组发布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研究(2019)——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报告》。报告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因“一国两制、三关税区”的独特性,使其在区域创新市场构建上具有两个重大意义:区域性创新市场的结构升级路径探索,以及国际创新市场一体化的区域性探索。

20、2020年8月26日,莲塘/香园围口岸正式开通,粤港澳大湾区再添一条新物流大通道。

21、2021年3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强粤港澳产学研协同发展,完善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和深港河套、粤澳横琴科技创新极点“两廊两点”架构体系,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便利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加快城际铁路建设,统筹港口和机场功能布局,优化航运和航空资源配置。深化通关模式改革,促进人员、货物、车辆便捷高效流动。扩大内地与港澳专业资格互认范围,深入推进重点领域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便利港澳青年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就学就业创业,打造粤港澳青少年交流精品品牌。

22、2021年11月14日,首个5G智慧港口妈湾智慧港开港。

23、2021年11月21日,世界创新大会组委会在广州举行媒体邀请会,透露世界创新大会永久落户粤港澳大湾区。

24、2022年1月26日,国务院重磅发文,支持贵州闯新路: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25、2022年4月24日,广东省交通集团发布消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枢纽工程深中通道E18管节顺利完成沉放对接,至此已安装管节长度累计达3877.8米,突破沉管段总长度(5035米)四分之三。

26、2022年10月8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工程深中通道混凝土箱梁全部预制完成。

27、2019年3月1日,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与广东省科学院合作共建的“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研究院”在广州正式成立。战略研究院将聚焦区域发展规划、新旧动能转换、生态文明等研究方向,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提供科学前瞻和咨询建议。

28、2023年1月4日,广铁复兴号智能型动车组粤港澳大湾区首发。

29、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列出在商务印书馆推出的《汉语新词语词典(2000—2020)》中国这20年生命活力指数最高的十大“时代新词”。

30、2023年2月20日起,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试点实施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

31、2023年6月29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签署《关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跨境流动的合作备忘录》,国家数据跨境安全管理制度框架下,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跨境流动安全规则,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32、2023年7月23日,粤港澳大湾区首个“空天产业总部基地”——星通大厦在宝安区正式启用。

33、2023年10月,广东省政府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广州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统一大市场公平竞争先行区,助力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34、2023年11月28日,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主线正式贯通。

四、先把“龙象谷新区”作为协同创建“北部湾(广西)大湾区”的“先行先试区”, 具有良好的规划基础。

(一)、类似于粤港澳是在环珠三角基础上建设起来的粤港澳大湾区,环杭州湾是在长三角一体化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环杭州湾大湾区。环北部湾区域也势必应当“拓宽区域格局思维,提高战略主导定位”,从引领导向开始,协同创造条件,以广西北部湾城市群核心城市南宁市为“湾核坐标”,在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的前提下,通过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创建起一个名正言顺的大湾区:——“北部湾(广西)大湾区”。

1、践行中央赋予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将广西推向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前沿,立足广西北部湾,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服务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RCEP和“一带一路”,面向世界,探索广西建设“体现北部湾特色、符合边境国情”的未来发展定位。

2、践行2023年12月18日,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国家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国函〔2023〕149号),贯彻新发展理念、探索创建“特殊经济功能区”的战略策略新举措,贯彻落实推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中关于广西建设“1个城市群,3个城镇带,1个发展片区”,打造集约高效的城镇空间,引导形成“一群三带一片”的城镇开放格局,相同创新、高质量发展广西的重大实践。

3、践行2024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在南宁、钦州、崇左、北海、防城港设立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广西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区,广西自贸试验区大家庭迎来南宁钦州崇左北海防城港5个新成员,将聚焦“突破”,聚力“发展”。设立广西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区,是落实国家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建设部署的有力举措,将进一步放大自贸试验区开放平台优势和改革创新溢出效应,加快打造跨境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集成创新产业集群区域。

(二)、深入研究认为,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权衡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座沿海城市各自的短板和优势后,如若能恰逢其时地把位于“南宁南”的“龙象谷新区”(建议在原“龙象谷项目”基础上调整规划,升级创建“龙象谷新区”),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未来产业发展聚合中心的引领高地,全方位与“北部湾(广西)大湾区”未来发展规划相呼应!南宁竟合中的“多城”战略突破,才是南宁“龙象谷新区”战略发展规划中,多城格局融合发展最为契合的、北部湾城市群协同创新“抱团升级”的发展模式!

1、导向南宁“龙象谷新区”与北钦防三座沿海城市的多城协同创新发展战略思维,在广西首府“南宁渠道”强大的信息资源组合下,“北部湾(广西)大湾区”先行先试区“龙象谷新区”的顶层设计规划设想理念,其可行性的发展理念内涵、自信和方向昭然若揭!

2、做为一个自然生态资源丰富和区位优势凸显的“半沿海型”城市,南宁要成为海陆交互的增值平台,南宁要成为海基与陆基的产业交融结合带!要从“半沿海型”城市,迈向“北部湾(广西)大湾区”的“海湾型”城市!充分发挥广西北部湾得天独厚的优良港口、优美的滨海景观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把南宁建设成为泛北部湾“区域性国际大都市”和“休闲人居体验城市”。

3、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服务能力和集聚辐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高质量发展,用大发展来践行中央赋予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将广西推向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前沿。立足广西北部湾,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服务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一带一路”,面向世界,探索广西建设“体现北部湾特色、符合边境国情”的发展定位。

4、南宁的未来,势必以泛北部湾最具居住和最具产业活力的、“海湾型”的“北部湾(广西)大湾区”的首位发达城市而闻名于世界。南宁的未来,势必作为“向海图强,辐射内陆”的价值增值平台,承载“强首府”未来发展之路。“湾区经济合作区”,势必成为南宁城市未来发展的高光归属。

⑴、如今,南宁在新机遇新使命的召唤下,要再造与升级城市的“湾核”驱动力,首先是一次思维的革命。南宁必将把朝向内陆的脸转为面朝海洋湾区,就要接受这样一种取向认同:南宁首先是一个“海湾型”的城市,而非一个“半沿海型”的城市;势必要走“湾区经济合作区”向海图强之路而茁壮崛起。

⑵、南宁的未来,势必在“北部湾(广西)大湾区”的“湾核”城市定位发展战略的导向下,南宁大文章中的深层次优势,是联动外向型的、开放型的、国际化视野的资源,是更大层面整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区域优势和发展要素,是深化南宁大迈步崛起于“北部湾(广西)大湾区”产业高地,走“湾区经济合作区”向海图强之路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的伟大内涵。

⑶、“海湾型”城市的开拓进取,必将完成从思想领域到现实空间的一次大拓展。一个“海湾型”城市的南宁,也必将完成一次过去所尚未完成的经济起飞前的准备——那就是加快酝酿“北部湾(广西)大湾区”先行先试区“龙象谷新区”的发展战略规划,进一步拓宽区域格局思维,提高战略发展定位,协同创建“北部湾(广西)大湾区”的未来发展战略布局。

⑷、“以海兴市,依湾立业”,必将成为南宁城市发展的战略新思维!南宁必将背靠内陆而面向海洋,建设北部湾城市大道,实现迅速便捷的各城区的真正互联互通。由此,南宁“湾形”城市框架一目了然。

⑸、“湾核”战略地位必将实现南宁由“半沿海型”城市到“海湾型”城市的空间跨越和演变。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北部湾城市产业集群高地,终将使南宁城市在“北部湾(广西)大湾区”的抱拥中,融入融入成为中国-东盟、泛北部湾区域合作中的大都市。

⑹、南宁未来必将以“湾”崛起,联动广湾、进取环湾、聚焦泛湾,最终呼应“一群三带一片”发展战略布局,率先崛起于泛北部湾和环北部湾,坚定昂首阔步迈向:——续“环渤海湾大湾区、环杭州湾大湾区、环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世界著名的“中国三大湾区”之后,中国第四个唯一与东盟陆海相接、既拥有运河、又沿海沿边的大湾区:——“北部湾(广西)大湾区”(英文名称:The Beibu Gulf (Guangxi) Greater Bay Area )。

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外省“强省会”的成功经验,对广西的“强首府”会有启发和借鉴意义吗?[7]

南宁终将告别“半沿海型”的城市定位,在“海湾型”城市定位的引领下,迈向绿色“蓝海战略”的“湾区经济合作区”发展之路。以此战略发展规划设想,规划建设南宁“龙象谷新区”的新愿望,打造国际性北部湾城市群核心城市,让南宁成为环北部湾最具魅力的“海湾型”城市。

(一)、未来的南宁,将会成为一座面向世界敞开的经济洼地聚宝盆,吸引全球财富投资,发射湾区强大经济量能。一个现代化国际化的“北部湾(广西)大湾区”,将崛起于广西首府南宁南部的“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经济高地!

1、从“湾区经济”发展规律来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要想破局,高规格高质量建设和发展“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北部湾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南宁,就势必要协同北钦防崇玉等北部湾城市群,大格局高水平规划创建“北部湾(广西)大湾区”,让首府南宁有出海直通城市中央大道,形成带动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增长新动力。因此,对于广西来说无论选择哪个发展方案取向,都注定是一条艰难但必须坚定地选择的战略性未来发展之路。

2、在全面落实“强首府”的战略背景下,南宁会借鉴其他省市“强省会”经验,坚定地选择高规格建设“北部湾(广西)大湾区”,创建“海湾型”国际大都市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需要广西人民扪心自问:广西为什么要强首府?今天的广西像极了20年前的安徽,南宁像极了10年前的合肥〔8〕。与广西一样,安徽的省会也是历经几次搬迁。解放以后,安徽省会定于合肥。但合肥此时还是一个小县城,没有足够让人能够信服的资本作为省会。此后几年,安徽省会一度要迁回安庆。1958年,伟人一锤定音,合肥作为安徽省会至今。

3、由于历史底蕴不足和经济的弱势,合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人吐槽“不配”当安徽的省会。皖北人认江苏徐州做“大哥”,马鞍山人认南京做“省会”。加上安徽由于行政区划壁垒,文化割据现象严重,皖北、皖中、皖南三足鼎立,相互较劲。在带头“大哥”实力不强的情况下,安徽人对合肥的认同感非常低,这种尴尬的情况持续了几十年。到2010年,合肥还是一个面积不足7000平方公里,GDP仅有2700多亿的小省会。那时的安徽,因为没有一个副省级城市,也没有一个有影响力的中心城市,与国家各种规划战略擦肩而过。当河南提出要建设中原城市群、湖南提出要建设长株潭城市群、湖北要建设武汉都市圈同时获批“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时候,安徽竟然没有一个能拿得出手的城市能与之同愿。危机之下,安徽决定做大做强省会。2010年,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的构想。合肥要怎么强?首先要解决的是突破省会中心城市规模小的发展瓶颈。在充分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安徽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对行政区划进行调整。2011年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安徽撤销了地级市巢湖,将其分别并入合肥、芜湖和马鞍山。

4、今天看来,安徽当年的决策是多么明智。其一、三分巢湖后,合肥、芜湖、马鞍山之间的行政壁垒被打破,三市连成一片,形成了巨大的资源整合和集群效应。其二、合肥的市场和腹地扩大,大大拓展了发展所需要的生存空间,为建设成为区域性特大城市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其三、合肥“向心力”得到加强,特别是加强了省内兄弟城市的融洽。过去20年,合肥GDP增长了1274%,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1位,堪比当年的“深圳速度”。七普人口数据显示,合肥十年人口增量达到191.2万人,超过了南京(108.9万人)。安徽因为合肥的崛起,经济实力大增。2020年安徽GDP达到3.86万亿元,位列全国第11位。安徽的努力也终于为自己争取到了国家级战略的落子。2019年,安徽全域加入长三角城市群,成为其中的一员。

5、如今的广西,又何尝不是当年的安徽。当下,广西正在遭受着周边省份越来越“潜在”的挤压。东边的经济巨人广东,虹吸广西的效应越来越强;南边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态势未来可期;西边的云南已反超广西,并在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与广西争夺“东盟桥头堡”地位;北部的贵州经济连续十年高速增长,大大缩短了与广西的差距。从落后到逆袭,云南、贵州翻身仗的背后,值得广西借鉴。

6、从区内来看,广西也是一个区域文化差异较大的省区。桂西北属于壮文化区域;桂东、桂东南属于粤文化区域;桂中、桂北属于西南官话区域。三个区域文化互相“瞧不起”对方,存在隔阂现象。有些年,首府南宁经济不尽如人意,更让众人的质疑声不绝于耳。2020年南宁首位度为21.3%,在全国省会中倒数第5位。怎么办?广西有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意识到如果再不加快首府南宁发展的话,南宁将只能是行政上的首府,而不是经济上的中心。“强首府”战略也正是在这个“倒逼”的背景下诞生,它不仅承载着广西首府“中心城市”梦想和担当,背后更是凝聚区内人心、开创未来愿景的战略破局举措。广西沿海的历史比较复杂,在过去数百年里,一直在两广之间划来划去。1951年钦廉地区划入广西,随后1955年又被划入到了广东。1965年包括合浦在内的钦廉地区一并划入广西,广西再次拥有了出海口。1980年代以后,广西对钦廉地区进行了拆分,诞生了北海、钦州、防城港三个地级市。

7、从区内来看,广西早在2006年,自治区就成立了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试图推进三地一体化。但从实施效果来看,效果也不尽理想。为什么会这样?广西沿海三市行政级别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相当,没有一个突出的中心城市辐射带动。深入实施一体化进行到最后的初步结果,只是交通层面的一体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体制机制矛盾,实现1+1+1>3的效果。着眼当下,立足长远,广西应当顺应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拓宽区域格局思维,树立“湾区经济”理念,尽快启动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行政区划调整,结束条块分割行政管理问题。

(二)、在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下,南宁会借鉴其他“强省会”城市的经验,选择协同创建“北部湾(广西)大湾区”,建设“海湾型”区域性国际大城市吗?首先的问题是,南宁行政区划会扩容吗〔9〕?

还是以国内几座成功扩容的城市为例:2010年合肥在宣布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之后,于次年兼并了巢湖大部分区域;2016年,强省会成都为配合新机场建设需要,东扩拿下了简阳市;2017年,西安以深度实现“西咸一体化”的名义,宣布对西咸新区代管;2019年,山东为做大省会首位度,推动济南莱芜两市合并;2020年吉林为培育现代都市圈,推动了长春代管公主岭市。

从合肥、成都、西安、济南、长春等5个城市成功扩容的实践经验来看,它们有如下几个共同特点:

1、扩容成功的都是省会城市,并且以省级政府为主导力量,向国务院提出申请,而后获得批复实施。

2、被扩容方与扩容方是“邻居”,且经济差距显著,比如,巢湖、简阳、莱芜、公主岭都是经济实力相对弱的城市,合并到省会城市之后,有利于实现资源整合、利益最大化。

3、扩容与原来的城市面积大小无关。长春扩容前面积达到20565平方公里;扩容前面积最小的城市合肥,也只有7085平方公里。

4、虽然扩容城市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最终都是为了达到“强省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的。

(三)、结束语

1、“强首府”南宁为什么要有紧迫感?从“城市定位完成度”来看,目前南宁处位相对还比较低,如果以100%为全部完成,那么现在的南宁的完成度只有30%左右〔10〕,在商贸、城建、经济、高教、文化、科技、政治、交通等八大指标方面,只有城建完成度比较高,其它方面的完成度都还比较低。南宁所处的地理位置,注定其不可能与世不争,南宁成败不是一座城市、一个省区的成败,而是国家战略和未来国际格局的成败。

2、以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为方针,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能力,提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打造和谐共生绿色发展样板,形成协同开放发展新格局。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化跨区域合作,形成一体化发展市场体系,率先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创产业深度融合、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从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为全国其他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坚决破除条条框框、思维定势束缚,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加快各类改革试点举措集中落实、率先突破和系统集成,以更大力度推进全方位开放,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3、依据国务院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为指导方针,以“一群三带一片”规划发展为依托,在首府南宁率先与广西“小北部湾”(北钦防)一体化融合“向海图强”区域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区域格局思维,提高发展战略定位,提出重启原“龙象谷”项目,升级规划成为“龙象谷新区”,把“龙象谷新区”作为协同规划发展广西“大北部湾”(南北钦防崇玉+)、协同创建“北部湾(广西)大湾区”的“先行先试区”的规划发展建议,目的就是为当地政府“强首府”政策制定部门和相关领导,以及相关研究机构的同行,提供作为决策参考和相互交流来探讨。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门户网站http://tjj.gxzf.gov.cn 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2024年1月21日)。

〔2〕刘佳骏(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区域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全球四大湾区特色鲜明各放异彩》(N)原文发表于:中国城乡金融报, 2021-08-20(A07)。

〔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公报 2019年第7号](新华社北京2019年2月18日电)。

〔4〕曹志杰 《中国三大湾区 PK 世界三大湾区》/海外财富网(2017-08-1913:30)。

〔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2年世界国家和地区GDP总量》(2023年4月份发布)。

〔6〕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金融行业协会《湾区视角系列一:粤港澳大湾区历史沿革探析》(2023-06-26 22:07)。

〔7〕无冕财经(wumiancaijing)原创首发 作者:维舟(2021-08-02 10:56)。

〔8〕原创2021年7月刊 城市情报社 《广西为什么要强首府?》(2021-07-20 10:55)。

〔9〕自治区北部湾办 2019-10-18 17:25 发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解读《关于推进北钦防一体化和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新闻发布会。

〔10〕发展战略和规划科 发布时间:2022-10-09 11:05 发布于 南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南宁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2022年1月25日在南宁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其他数据来源

1、《扎实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特稿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 刘宁)来源:人民论坛网 - 人民论坛杂志 (2023-07-20 08:19)。

2、《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12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自治区主席蓝天立 来源:广西日报 (2023-01-19)。

3、《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南宁市加快创新开放多元融合建设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的意见》(桂政办发〔2023〕80号)广西外事港澳事务2023-11-22 16:06。

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023年,广西自贸试验区 聚焦“突破”,聚力“发展”为广西开放建设做出更大贡献!来源:广西商务厅、南宁、钦州港、崇左片区管委会。

5、深圳市《世界湾区发展指数研究报告(2022)》深圳市专家咨询会,GDP为2022年统计数据,北部湾6市人口合计为2023年统计数据。

6、《从创新沙盒到核心纽带——粤港澳大湾区助力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全球化连接》(英文版) 2022年12月刊《世界经济论坛(WEF)》。

7、《2022年1-12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GDP》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办公室 官网发布:(http: //bbwb.gxzf.gov.cn )。

作者联系电话: 13005910555

微信: 13005910555

电子/邮箱: 13005910555@163.com

通讯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朱槿路6号越南园东盟第一步行街(商业11栋)11—02号

 

版权所有:城市快报网   Copyright 2016 -2023 www.ipingyi.cn All Right Reserved.
国家互联网ICP备案许可证:京ICP备19011944号
未 经 授 权 许 可 ,不 得 转 载 或 镜 像